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两千多年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时期的丝路建设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中医药文化促建“健康丝绸之路”
中医药一直是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内容,当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中医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共同民生需求,而且可以扎牢民心相通的情感纽带,为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和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打下根基。
丝路历史上,中医大夫曾广受欢迎,据泰国史籍记载,在阿瑜陀耶王朝,国王的御医就是中国人。在中药方面,茯苓、当归、麻黄等药品传入丝路沿线国家后,被赞为“神州上药”。而胖大海、五味子、丁香等如今人们熟知的中药,则是舶来品,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
2017年1月,我国发布《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推出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
以北京同仁堂集团为例,这家老字号中医药集团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30多家终端门店。而在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的甘肃省,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立的“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迄今已招收35名留学生开展整班制中医药学历教育。为推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更好发挥治病救人作用,学校还与乌克兰等国共建8所“岐黄中医学院”、培训数百名临床医生。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利用独特区位优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服务中心,联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等国的20多家医院,搭建跨境远程诊疗平台,提供医疗服务。
从打造民心相通的靓丽外交名片,到粗具规模的全产业链国际化路径,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正迈入合作共赢的全新时代。
“中国设计”丰富世界时尚舞台
近年来,中式本土服装设计作为“时尚延伸”,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
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例外”品牌创始人毛继鸿认为,服装能够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呈现生活方式和审美,如果说20年前中国只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只是在学做衣服,那么如今则是在思考如何通过服装时尚表达自己的文化理念,与世界沟通与交流。
包括服装在内,“中国设计”不断在国际上闪亮登场,中国时尚文化的国际能见度日益提高。
在巴黎时装周,《敦煌》主题礼服闪亮登场,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一些元素被运用到服装图样中。在柏林时装周,中国街市的布景,完美地配合了蕴涵中式传统服装元素的新品服饰设计。在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以“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为主题的中国城市馆,展示了10多家建筑事务所对未来人居环境的研究成果。
走出原料提供和低端制造阶段,中国服饰和建筑中蕴含的书法绘画、古典文学、中华美德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通过“一带一路”以优雅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以优美的姿态与世界开展文明对话。
中国时尚由萌芽走向蓬勃,70后、80后、90后……一批又一批中国新生代设计师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涌现于世界时尚舞台的聚光灯下。
影视合作促各国民心相通
影视剧“华流”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日渐成为促进不同文明互鉴的使者。
曾在非洲国家引发万人空巷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再次被提及。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非洲与会者、中国影视剧“铁粉儿”希尔德诙谐地感叹:“在坦桑尼亚当媳妇儿的难度,跟毛豆豆在中国当媳妇儿是‘一样一样的’。”
近年来,中外媒体机构合作创作了一批丝路题材的影视精品力作。如中印合拍的电影《功夫瑜伽》、中捷合拍的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中俄合拍的电视剧《晴朗的天空》以及中英合拍的纪录片《孔子》等等。
一系列影视工程、项目计划正在展开。2012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实施“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等影视交流合作项目。近5年来,已有近万集中国优秀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被译制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近期,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纪录电影——《共同命运》启动调研拍摄工作,该电影将以全球化的视野,用一个个小故事生动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和重要思想。
通过与各国展开影视合作,中国故事日渐深入人心,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半月谈记者 丁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