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前几天,一个超级大家伙——安-225又在网上刷屏了,网络上一时间到处都充满了这个喜气盈盈的身影。就连英国BBC都专门就此事进行了报道。
安-225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晋“网红”,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地位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几经波澜的落户中国事件。在经历了几轮扑朔迷离的论争之后,虽然并未见什么实际效果,但也再一次将安-225推到了风口之上,成为了航空界的新晋“网红”。
关于安-225到底能不能落户中国这件事,恐怕还得从多方面说起。安-225飞来飞去看似风光,但是这一独一无二的运输机却有着极高的风险。当时安-225的设计是为了解决苏联航天飞机发射的运输任务,整个设计就围绕这一主题,导致系统造价格高昂,所有的零配件也都因为没有量产而十分昂贵。而且生产安-225的那些配套企业大部分在苏联解体时也已经分崩离析,技术资料究竟还存有多少也是一个问题。
同时,但凡对航空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一个飞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发动机!安-225要想落户中国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发动机。
众所周知,安-225使用的是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D-18T发动机,与目前在航空货运租赁行业风生水起的同门兄弟安-124是同款产品。D-18T发动机最大推力达229千牛,是世界上少有的大推力发动机。美国空军装备大型战略运输机C-5,其TF39-GE-1C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达191.2千牛,与乌克兰D-18T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目前不管商业用途还是军事用途,对于大型运输机的需求都比较旺盛,中国空军在世界各地搜集二手伊尔-76运输机就是一个例子。而且在国产运-20逐步装备部队时还将继续更多的运输机来补充非常巨大的缺口。尽管目前国产运-20无法安装D-18T大小的发动机,但运-20只是中国大运的第一步,不能说将来就没有这个需求。
目前我们能造飞机,但是发动机却需要进口。中国航空工业在发动机上的短板已经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进步。
日前,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库比夫先生在论坛刚刚结束后,就带队访问了一家名为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中国企业。报道称,这家中国企业与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计划在重庆建设一个生产基地,并且将投入2.5亿美元用于提升马达西奇公司产品的现代化和设计能力。库比夫本人兴奋地在Facebook 上发布了这条消息,并称这次合作为“又一个胜利”。乌克兰对外广播多媒体平台、乌克兰经济网、乌克兰国际文传通讯社、乌克兰外交部官网等重点媒体也报道了此事。
乌克兰是传统的航空强国,历史上就拥有众多的航空制造及配套企业,马达西奇作为乌克兰“航空工业的心脏”,也是乌克兰唯一一家具备固定翼飞机发动机、直升机发动机和工业涡轮机制造能力的企业。并且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为中国将来的大型飞机的研制提供强劲的动力。
据悉,天骄航空和马达西奇合作的产品除了D-18T大推力发动机之外,还有如AI-222系列、AI-450S系列、TV3-117VMA-SBM1V系列航空发动机等多型产品。其中AI-222系列发动机主要配装在我军装备的教练10(出口型号L-15)高级教练机和俄罗斯的高级教练机Yak-130上;AI-450S系列涡桨发动机主要用于轻型多用途通用飞机、教练机和无人机;TV3-117VMA-SBM1V系列涡轴发动机主要装配在俄罗斯的米系列和卡系列直升机上。
航空发动机大发展可以带动整个航空工业的腾飞,中国目前就需要类似的企业能给中国航空工业各个级别的机型提供完善的引擎,随着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国家层面的规划,像马达西奇、天骄航空这类企业将会给整个航空工业带来新的动力,也让我们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更大突破充满期待。(作者署名:鼎盛军事)